1. <ruby id="dwhbz"></ruby><ruby id="dwhbz"><table id="dwhbz"><thead id="dwhbz"></thead></table></ruby><strong id="dwhbz"><del id="dwhbz"></del></strong>
    2. <ruby id="dwhbz"><option id="dwhbz"><thead id="dwhbz"></thead></option></ruby>

      • 歡迎訪問福建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福建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試院www.eeafj.cn為準。
        下載APP

        城市:
        自考系統:

        福建自考網> 試題題庫列表頁> 注冊會計師在調整審計方法時,最主要依據變化的因素是( )

        2020年08月審計學真題

        卷面總分:     試卷年份:2020年08月    是否有答案:   

        答題卡
        收起答題卡 ^

        試題序號

        注冊會計師在調整審計方法時,最主要依據變化的因素是( )

        • A、審計關系
        • B、審計責任
        • C、審計成員
        • D、審計環境
        上一題 下一題

        更多題目 請在 下方輸入框 內輸入要搜索的題目:

        我國注冊會計師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是( )

        • A、民事責任、刑事責任
        • B、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 C、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 D、民事責任、行政責任

        下列關于分析程序的闡述,正確的是( )

        • A、通過僅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
        • B、在了解內部控制時,分析程序必須使用
        • C、分析程序適合控制測試
        • D、在審計完成階段使用分析程序,主要集中在財務報表層次

        A注冊會計師負貴審計甲公司2019年度財務報表。甲公司20191231日應收賬款余額為5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認為應收賬款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決定選取金額較大以及風險較高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實施函證程序,選取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余額合計為

        3000萬元。相關事項如下:

        (1)審計項目組成員要求被詢證的甲公司客戶將回函直接寄至會計師事務所,但

        甲公司客戶X公司將回函寄至甲公司財務部,審計項目組成員取得了該回函,

        將其歸入審計工作底稿。

        (2)對于審計項目組以傳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審計項目組成員與被詢證方取得

        了電話聯系,確認回函信息,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電話內容與時間、

        對方姓名與職位,以及實施該程序的審計項目組成員姓名。

        (3)審計項目組成員根據甲公司財務提供的境外客戶Y公司財務負責人私人郵箱,

        發送了電子郵件,詢證應收賬款余額,并收到了電子郵件回復。Y公司確認余

        額準確無誤。審計項目組成員將電子郵件打印后歸入審計工作底稿。

        (4)中公可各尸乙公可的凹田傭b亞艦比中公可炸國木f100力兒0T一可用百印

        人員口頭解釋,甲公司于201912月末銷售給Z公司的批產品,在2019年末

        尚未開具銷售發票,Z公司因此未入賬。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解釋合理,未實施

        其他審計程序。

        (5)實施函證的3000萬元應收賬款余額中,審計項目組未收到回函的余額合計950

        萬元,審計項目組對此實施了替代程序:對其中的500萬元查看了期后收款憑

        ;對沒有期后收款記錄的450萬元,檢查了與這些余額相關的銷售合同和發

        票,未發現例外事項。

        (6)鑒于對60%應收賬款余額實施函證程序未發現錯報,A注冊會計師推斷其余40 %

        的應收賬款余額也不存在錯報,無須實施進步審計程序。

        要求:針對上述第(1) (6) 項,逐項指出甲公司審計項目組的做法是否恰當。

        如不恰當,簡要說明理由。(本題12分)


        掃碼查看答案

        掃碼查看試題答案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